2016年2月18日,我司成功中标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高增乡小黄村、下江镇巨洞村传统村落污水终端处理建设项目。其中:
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传统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日处理量80吨;主体生化工艺采用YT-AO-MBR工艺一体化设备,实现有机污泥近零排放;占里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是从江县唯一一个被列入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也是该县下一步倾力打造的“七星侗寨”之一。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坐落在群山怀抱中,面积不足16平方公里,这里不但环境优美,更保留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占里村平均海拔380米。村中150余户768人,居民以吴姓居多。主产水稻,兼产小米、包谷、薯类等。占里村因一项令世人惊叹的“零纪录”而名扬海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几近为零。从1952年到2000年的48年里,占里村的人口只增长了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非常低,几近于零。
村寨位于占里山的河谷中,柳江河由北而南从村寨西边流过,在河流左岸与山峦之间,有一块比较平缓的坡地,寨子就修建在这块临河的坡地上。村寨以滨河道路作为村寨南北交通干道,从该干道引出东西向道路为支路,将村寨分为几个区域,再从这些东西向支路引出若干平行于河滨干道的南北向小路,村民住房就面临这些小路层层修建。在该村寨东侧突出伸入村寨的山嘴陡坡上,是该寨的萨坛。村寨唯一的鼓楼位于村寨偏北的两个组团的民居之间,修建于水塘群中。民居建筑以鼓楼为核心,向四周层层展开。这些民居有单家独户和群体组合两种形式,以单家独户居多。顺着临河石板主干道内侧,依次排列着排架式禾晾,其内就是村民住房和仓房。
占里萨坛始建于落寨之初,坛坐东向西,以石围砌而成直径1.8米圆圈,中填泥土呈锥形;坛周围地面铺设青石板,四周设土石夯筑的围墙,围墙西北面设木质门楼供进出祭拜。占里鼓楼的始建年代不详,楼平面呈正六边形,立面为十三层密檐单层攒尖顶,通高18米,楼上置牛皮木鼓一个。村寨东侧建有风雨亭,亭的始建年代不详,形制为青瓦悬山顶穿斗木结构廊桥式建筑。村里还有两口古井,都用青石作悬山顶的屋形,其中村中的榕树古井“七两井”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占里人口文化园经过6个多月的资料收集、设计、制作,于2014年国庆落成并向游人开放。据悉,该园以占里侗族的祖源寻根、人口先声、立石盟誓、生命奇迹、金玉良言等五大版块为主要内容,立体表现了600多年来占里人口文化的魅力,该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耗资42万元。园内的雕塑、浮雕,金玉良言牌匾相互融合,诠释了占里独特人口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游人宾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的熏陶,人口文化园的建成也成为从江县开展人口文化教育的旅游胜地。
据介绍,该县抓住占里村列入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寨的机遇,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示范引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民俗体验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相结合,采取逐级申报、逐年推进、三级联创的办法,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同时,为了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占里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了创建工作经费,配备相关硬件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加快实施村庄整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